RSS订阅

科普园地

  • 幽门螺杆菌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生物致癌因子,2017年再次被列为Ⅰ类致癌原,由此引起了大众前所未有的焦虑,往往“谈菌色变”,惶惶不可终日。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幽门螺杆菌。
  • 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大脑中的神经元是如何在个体做决定时相互交流沟通的,以及神经元之间的关联是如何帮助强化这一选择的。
  • 结核病疫苗能成为肝癌的一种新的免疫疗法吗?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项研究发现,这种有百年历史的疫苗可以减少肿瘤,延长肝癌小鼠的生存时间。
  • 究人员发现,肺周围的囊含有巨噬细胞,巨噬细胞通过进入肺部来对抗流感感染,这为肺部健康和潜在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见解,这些方法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反应,以对抗耐药性感染。
  • 这只负鼠是在巴西圣保罗州坎皮纳斯市中心的一个公园里被发现死亡的,它的病毒变异与吃水果的蝙蝠相同。这些哺乳动物经常在城市中被发现,在那里它们经常被狗袭击,因此它们可以被视为传染病监测的哨兵物种。从蝙蝠到负鼠的传播可以通过这些动物在争夺栖息地时的相互作用发生
  • 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正在使许多现代药物失效,甚至可能引起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新抗生素克服了抗生素耐药性机制。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合成化合物克雷霉素(cresomycin)可杀死许多耐药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 一种名为阿拉斯加痘的罕见病毒首次出现死亡病例,此前仅在阿拉斯加发现,但最新病例位置相距甚远,引发对病毒传播的担忧。专家提醒,免疫系统弱化人群需提高警惕。
  • 流感和COVID-19等呼吸道疾病会引发炎症反应,对肺部造成长期损害,而且很难治疗。现在,由兽医学院的Andrew Vaughan领导的研究人员通过脂质纳米颗粒传递mRNA的技术,能够极大地增强肺部受损血管的修复模式,从而提高氧饱和度。
  • 癌症是人类面临的一大健康威胁。癌症治疗的难点之一在于它具有异质性,不同患者的肿瘤差异大,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精准治疗。临床上,无论是手术前还是手术后,找出最有效的药物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极其重要。但利用传统的基因检测和患者来源异种移植模型来筛选治疗药物,都存在不够精准、检测周期过长等问题。
  • 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通过靶向特定的通道,诱导致命的钙流入肿瘤细胞。这种利用肿瘤中现有钙离子并在小鼠身上成功试验的创新方法,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方法。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共3215篇文章/共322页
栏目搜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