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综合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综合资讯

树鼩干扰素研究有助研发抗病毒药物

2013年05月30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lhp
摘要: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免疫生物学实验室)张华堂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对树鼩基因组数据进行了深入挖掘,较为系统地阐明了树鼩干扰素(IFN)家族及其受体的基本构成,为研究树鼩IFN生物学功能及构建树鼩病毒性疾病模型奠定了基础。
    本报云南讯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免疫生物学实验室)张华堂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对树鼩基因组数据进行了深入挖掘,较为系统地阐明了树鼩干扰素(IFN)家族及其受体的基本构成,为研究树鼩IFN生物学功能及构建树鼩病毒性疾病模型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
 
    IFN是在“危险信号”刺激下,由细胞分泌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等多重作用的糖蛋白家族。树鼩作为多种人类病毒性疾病模型的前景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对其IFN系统的研究尚属空白。

    自2003年发现Ⅲ型IFN(IFN-λ)以来,在人、小鼠、蝙蝠、鱼、爪蟾、鸡等物种中已有研究报道,但各物种相应的基因结构较为复杂。这种新型IFN的发现开辟了干扰素研究领域的新篇章。已经证实,IFN-λ通过介导Jak-STAT信号通路,发挥抗病毒作用。而最新研究表明,由于其受体分布具有特异性的特点,IFN-λ可能成为一种在临床上产生更小副作用的抗病毒药物,同时也有望成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