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推荐或发布相关实验技术、实验攻略、实验经验分享等。
不全幽门结扎加食管下括约肌(LES)切开术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
2017年04月17日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
作者:周光兴
责任编辑:yjcadmin
(1)复制方法 成年大鼠,体重为180~200g,术前24h禁食不禁水,按40mg/kg体重的剂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将动物仰卧固定于手术板上,腹部手术区常规消毒和去毛,行不全幽门结扎加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取腹正中切口,用外径1.55mm的金属针由胃体部位穿刺入胃并通过幽门至十二指肠端,并避开血管,缝扎金属针外部剩余幽门,缝扎完毕后将金属针抽出;缝合胃部穿刺点,然后于食管一胃交界处,纵行切开约0.5cm的食管下括约肌,分离至黏膜层并完全暴露于视野中,以加强胃反流。术后继续禁食24h,24h后大鼠恢复进食。
(2)模型特点 模型动物可表现为被毛松散,毛色少光泽,食量下降,活动减少,大便糖稀,模型动物存活时间较半幽门缝扎加贲门肌切开术复制的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要短。动物尸体解剖后肉眼观察可见食道黏膜呈点状或条状不同程度发红,甚至出现糜烂,严重者有溃疡形成。模型动物食管病理形态学观察,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层内可见鳞状上皮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黏膜固有层出现乳头延伸,成纤维细胞增多。
(3)比较医学 本方法复制的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 LES功能低下,食管黏膜有不同程度损伤,与临床上人类相当多见的反流性食管炎疾病表现形式相似,可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及药物筛选方面的研究。但由于模型动物存活时间较短,限制了本模型应用于长期实验研究的比较医学价值。
上一篇:半幽门缝扎加贲门肌切开术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 04-17 ]
下一篇:酸灌注法反流性食管炎模型[ 0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