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饲养管理

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的监测方法

2014年11月06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培训教材》 作者:孙德明 李根平 陈振文 郑振辉 黄韧等主编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寄生虫检测具体操作方法详见《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方法》 (GB/T14926.1~14926.64) 和《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方法》 (GB/T18448.1~ 18448.10), 检测方法归纳起来有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细菌、真菌和寄生虫以病原学检 测为主 , 血清学检测为辅 ; 但有些病原体也逐渐使用血清学方法检测 , 如支原体、泰泽氏病原 体、弓形虫等。病毒的常规定期检测以血清学为主 , 而疾病诊断则以病原学检测为主。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寄生虫检测具体操作方法详见《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方法》 (GB/T14926.1~14926.64) 和《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方法》 (GB/T18448.1~ 18448.10), 检测方法归纳起来有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细菌、真菌和寄生虫以病原学检 测为主 , 血清学检测为辅 ; 但有些病原体也逐渐使用血清学方法检测 , 如支原体、泰泽氏病原 体、弓形虫等。病毒的常规定期检测以血清学为主 , 而疾病诊断则以病原学检测为主。
 
1. 监测项目的选定
 
我国经过十多年来对各地实验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情况的调查 , 结合其他国家的规定和经验 , 制定了我国瞄齿类、兔、犬、猴和鸡的微生物学以及寄生虫学等级标准 , 各地方和 各单位可根据本地实验动物病原的流行情况全部或选择增减项目实施监测。
 
2. 采样数量采样的动物数可根据国家标准规定 , 健康的动物群体取样数量根据生产繁殖单元大小来决定 ( 表 2-10) 。
 
3. 检测频率
 
国家标准 (GB14922.1,GB14922.2) 规定了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检测频率。普通级动物、清洁级动物、元特定病原体动物每 3 个月至少检测动物 1 次 ; 无菌动物每年检测动物 1 次 , 每 2~4 周检测 1 次动物的生活环境标本和粪便标本。一般来说 , 一旦病原体入侵动物群体引起感染 , 初期分离病原体较容易 , 随后抗体的检出 率上升 ,2~3 个月后可因某些个体抗体水平的降低以及新出生的非感染个体的增加等原因 ,抗体检出率下降。
 
4. 采样方法
 
可用随机抽样法或哨兵动物法。随机抽样法采样时 , 宜在动物群中不同方位随机采取育成动物 , 选择至少 4 个不同的位置采集样品。哨兵动物法将经过检测符合质量要求的同种系 实验动物即哨兵动物放人群内 , 不时调换位置 , 饲养一定时间后解剖检查抗体或病原。采样样 品从采样点到检测实验室运输途中应保证动物的安全和避免污染。一般来说 , 无论病原学或 血清学检测 , 检测结果阳性者表示该群动物有该病原体感染的存在。但作为疾病病原体的确 定 , 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如果检测结果阴性 , 一般来说可作为无此病原体存在的依据。但检测 结果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 取材数量、感染率的高低、取材频率、取材对象 ( 动物年龄、疾病 的早晚期等人方法学的选择 ( 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 ) 、方法学的敏感性等 , 均与检测结果密切 相关。
 
5. 病毒检测方法
 
(1) 血清学检测 : 适用于各级各类实验动物的经常性检测和疫情普查。常用的方法有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免疫荧光试验。 FA) 、免疫酶染色试验 (IEA) 、血凝试验 (HA) 、血 凝抑制试验 (HI) 、病毒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
 
(2) 病原学检测 : 适用于动物群中有疾病流行 , 需要检出病毒或确认病毒存在的情况。检 测方法有 : 病毒分离与鉴定 , 病毒颗粒、抗原或核酸的检出 , 潜在病毒的激活 , 抗体产生试验等。 例如 :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在光镜下检查病变组织中的特异性抗原 ; 采用 HA 或 HI 方法检查 患病动物排泄物或组织悬液中的血凝素抗原 ; 采用电镜或免疫电镜技术检查组织或排泄物中 的病毒颗粒 ; 采用聚丙烯酷胶凝胶电泳 (PAGE) 检查病毒的蛋白质 ; 采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或 聚合酶链反应 (PCR) 检出组织或排泄物中的病毒核酸。
 
6. 细菌检测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是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或进行动物接种。部分病原菌 , 如 : 布氏杆菌、支原体等 , 可采取血清学方法。对于泰泽氏病原体 , 由于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 因此宜采用血 清学检测方法 , 动物诱导实验进行组织压片、镜检的方法进行检查 , 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最后 做出诊断。
 
7. 真菌检测方法
 
目前主要采用沙氏培养基分离培养。皮肤真菌通常在 25 ℃培养 , 深部真茵通常在 37 ℃培 养。不同的真菌具有一定的菌落特点 , 结合镜下染色检查可进行种属鉴定 , 有时 , 还需借助于 生物化学反应结果和免疫学方法进行最后诊断。
 
8. 寄生虫检测方法
 
(1) 体外寄生虫 : 如肉眼观察法、透明胶纸粘取法、拔毛取样法、皮屑刮取法、黑背景检查法、解剖镜下通体检查法等 , 主要适用于检查蚤、虱、瞒等节股动物。
 
(2) 体内寄生虫 : 主要检查蠕虫和原虫 , 可用直接涂片法 ( 粪便、血液、脏器、肠内容物 ) 、饱 和盐水漂浮法或沉淀法、透明胶纸胚门周围粘取法、组织或器官剖面压印法、病变组织切片或 压片法、尿液的离心法 ( 如查鼠膀脱线虫 ) 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